【来源:讯飞AIEd公众号】
Gen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,不断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发展。优秀的GenAI教育应用案例是教育实践中的宝贵财富,代表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。在《2024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——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》撰写和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准备过程中,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征集,并评审出优秀案例。现对于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分享,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借鉴和参考。
本文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的"基于AIGC的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实践"案例,由王蕾老师提供。本案例以星火大模型为例,教师设计了《AI让我更会学习》一课,优化了信息科技课堂中人工智能大单元项目教学。本课围绕“人机协作学习”的主题,分为课程导入、体验AIGC平台、学习提示词技能和看待AIGC四个环节,旨在帮助学生在巩固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同时,掌握用好AIGC的技能和方法,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。
一、GenAI应用要点
1. 课程导入,确定主题
王老师以一个问题引入课程,问学生:“你们知道人工智能可以生成什么样的内容吗?你们想看看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有多厉害吗?”学生纷纷表示好奇和兴趣,表达自己的观点。王老师介绍本课主要内容和项目学习的目标。
接着,王老师引导学生将AIGC看作工具、助手、同伴、导师等角色,从不同的视角和需求出发,设计具体的问题。学生分成四个小组,每个小组抽取一个角色,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,设计一个具体的问题。
2. 体验大模型
王老师介绍星火大模型的主要能力和功能,让学生利用微课,自主学习平台使用方法,包括如何注册、登录、选择模型、输入提示词、查看结果等。学生根据王老师的指导进行体验。
3. 学习“提示词技能”
王老师展示各小组与大模型的对话结果,采访学生满意度和使用感受,发现学生对生成内容的效果都表示惊讶和赞赏,但也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,如生成的内容不够准确、完整、有趣等。王老师适时指出提示词重要性。
王老师指导学生从扮演角色、执行任务、明确要求和补充说明四个方面设计提示词,关注修改前后的区别,比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质量和效果。例如工具组在修改前的提示词是“全球气候变化”(如图1所示),修改后的提示词是“生成一张折线图,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,数据源是联合国的报告,显示从2000年到202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变化”(如图2所示)。
图1 提示词优化前生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图
图2 提示词优化后生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图
4. 看待AIGC,总结升华
王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人机协作的要点,强调提示词技能的重要性,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多尝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和工具,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。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了解技术的飞速发展,启发他们辩证地看待技术,思考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风险。最后,为给下一课的辩论赛做好铺垫,王老师介绍了下节课的主题和形式,以及学生需要做哪些准备。
二、经验总结
本案例融合了项目式学习与人机协同学习的理念,学生在运用AIGC平台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理解,亲身体验了AIGC的实际应用,掌握了使用提示词的技巧,并深化了对科技的积极态度及正确认知。针对本次课程,王老师于2023年先后面向初一、初二学生进行了授课,也邀请一些老师参与了多次研讨,并收集了他们的反馈。王老师认为,AIGC不是一次性的搜索引擎,它可以根据上下文关系进行多轮互动,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。通过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使用大模型,学生联系上下文情境和过程进展,学会设计更为有效的提示词,有计划地、循序渐进地寻求AIGC的帮助,从而实现基于境脉的人机协作学习。